麦熟一晌,贵在争抢。5月30日,长葛市古桥镇种粮大户李宝强流转的2000多亩地里,机声隆隆,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抢收大战。
“粮丰天下安。今年粮食收成不错。”指着眼前林成网、渠相通、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,李宝强说,“昨天收割的200亩地,亩均产量达到1200斤。”
“稳产增收,离不开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。”李宝强感慨,今年小麦先是跨过了干旱、病虫害几个坎儿,后来又在灌浆期受到干热风侵袭,能夺取丰收,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“硬实力”。
高标准农田“高”在哪儿?
“好处可多了。”李宝强对比今昔,打开了话匣子,“最早田间是不到两米宽的土路,一过车就尘土飞扬,下雨天又变成了‘泥水路’。现在修的水泥路又宽又平,农机进来集中连片耕种,成本降了一大截。”
水利是农业的命脉。“过去是‘浇地’,现在是‘浇庄稼’。”李宝强说,地里装上了固定式、绞盘式、地埋式等喷灌设施,从粗放的“大水漫灌”到精准的“喷灌”,省事儿又省心。
近年来,长葛市紧紧围绕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按照现代农业高起点、高质量、高标准的要求,从农民要求最强烈、愿望最迫切、利益最直接的地方入手,明确“因地制宜、抓住重点、以点带面、扎实推进”工作思路,从农田水利、生态农业、科技农业等多方面入手,集中打造“田地平整肥沃、灌排设施完善、农机装备齐全、技术集成到位、优质高产高效、绿色生态安全”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建设是基础,管护是关键。长葛市按照“谁受益谁管护”的原则,建立健全乡、村两级管护网络,以乡镇为单位,对农田工程设施进行统筹管理;出台《长葛市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办法》,责任到人,建立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的建、管、用长效机制,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。
“科技,让传统农业抖掉了‘土味儿’。”李宝强说,在古桥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,采用了“统一选用良种、统一整地播种、统一配方施肥、统一病虫防治、统一技术培训、统一机械收获”的“六统一”精细化种植模式,让过去“望天收”的土地,变成了“旱涝保收”的大粮仓。
目前,长葛市高标准农田已基本实现全覆盖,并连续16年保持“全省产粮大县(市)”称号。
来源:河南日报